新聞詳情
藍莓在世界上的分布和種植 二維碼
1068
作者:至臻尚品 藍莓在世界上的分布 藍莓在植物分類上屬于杜鵑花科越橘屬植物,多年生落葉或常綠灌木,全世界的越橘屬植物可達400余種,廣泛分布于北半球海拔較高的寒、溫地帶,環北極分布。自北歐、中歐、俄羅斯、北美至西格陵蘭,在亞洲分布于東北部的蒙古、朝鮮、日本、俄羅斯西伯利亞至遠東地區(堪察加、千島群島、庫頁島)。藍莓樹生于高山、草原、沼澤濕地、森林邊緣、湖邊、針葉林和北極地區的凍原,海拔900米-3200米,常成片生長。其中以美國、加拿大及北歐最為富產。 北美洲是藍莓之鄉 野生藍莓在北美洲分布很廣,是常見的植物。主要產地在美國緬因州、加拿大安大略省西北以及魁北克的圣約翰湖區。 美國自然主義作家梭羅的散文中曾記載:“只要稍加留意,就能發現你身邊處處有藍莓和越橘樹叢,就算枝干瘦小或結果稀少,但任何小樹林邊、未被開發的原住民保留地上,都有它們。它們隨時都準備發芽長枝,和其他的植物一起競爭高下。人們為了獲得各種利益砍光山林,又正是它們重新將禿嶺披上新綠。無論什么樣的樹林被砍伐后,它們就緊跟著冒出繁茂的枝條……” 阿拉斯加野生藍莓 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地處北極圈附近,每年的5月10日至8月10日,北極圈以北地區都會有3個月的極晝,此時正是藍莓結果和成熟的季節。阿拉斯加野生藍莓生長在24小時均有陽光照射的環境下,自身抗氧化能力極強,否則無法生長。因此阿拉斯加野生藍莓的抗氧化物含量較高,比普通藍莓多48%。數百年來,阿拉斯加的原住民不但把藍莓作為重要的食物,還把藍莓當作一種天然的藥物。 歐洲越橘 歐洲越橘(bilberry)又叫山桑子,俗稱歐洲藍莓,原產地為北歐和中部歐洲,北美洲有少量分布,因為主要產于歐洲所以稱歐洲越橘。歐洲越橘的果實較小,果實呈紫黑色,果肉也是紫色,種子紅褐色,花青素的含量比果肉為綠色的藍莓高出3倍之多。歐洲越橘對視力保健有顯著效果,可以改善夜盲癥,預防近視、老花眼、青光眼,因此大部分被用來萃取制成藥品或健康食品。它的果實和樹葉也均可藥用。 我國東北的野生藍莓------都柿 我國的野生藍莓主要分布在大興安嶺、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區,當地稱其為都柿,學名為篤斯越橘。大興安嶺有氣象記載的最低溫度為零下53度,素有”高寒禁區“之稱,地面70厘米以下是常年不化的永凍層。生長于小興安嶺和長白山一帶的野生藍莓的花青素含量高,果味酸甜,營養價值極高,是珍貴稀有的野果,再加上采摘困難,所以野生藍莓價格一直居高不下。 澳洲藍莓 大洋洲產的藍莓也是全球優質的藍莓,俗稱澳洲藍莓。尤其是野生矮叢藍莓,生長在空氣、水源更為純凈的大洋洲,從果皮到果肉都是純藍色,被澳大利亞的土著居民尊稱為“藍寶石”,其花青素含量特別高。 藍莓的栽培和種植 藍莓的栽培歷史已有100年,野生藍莓的馴化栽培研究最早于1906年始于美國。1906年,美國人康維爾(Frederick Vemon Coville)首先開始野生藍莓的選種培育工作。1937年他將選育出的15個藍莓品種首次進行商業性栽培。到20世紀80年代末,已選育出適合各地氣候重要條件栽培的優良品種100多個。 繼美國之后,世界各國競相引種栽培藍莓,加拿大、荷蘭、德國、奧地利、丹麥、意大利、芬蘭、英國、波蘭、羅馬尼亞、保加利亞、澳大利亞、新西蘭和日本等國相繼進入商業性栽培。 中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對藍莓進行引種和馴化栽培。吉林農業大學于1983年率先在我國開展了藍莓引種栽培工作,1989年,在長白山建立了5個藍莓引種栽培基地。南京職務研究所于1988年從美國引入優良品種,并在南京和栗水兩地試栽,經過10年研究,證實兔眼藍莓適宜于我國南方紅壤區栽培。我國藍莓的栽種地區主要有山東青島、遼寧丹東、吉林、黑龍江、浙江、江蘇、貴州、云南等地,其中山東省產業化種植面積**。 目前,全世界已有30多個國家栽種藍莓。北美洲的美國和加拿大、南美洲的智利、歐洲的波蘭等國家是藍莓供給的主要地區。其中美國和加拿大藍莓栽培面積約占世界的85%以上,成為世界上藍莓的生產與銷售中心。日本是亞洲**的藍莓進口國。 盛產于美國和加拿大的藍莓,常被稱為美國藍莓,果實大,味道好,果實呈藍色、藍紫色,果肉一般為綠色。 |